若九九

 @0流逝de年华0 来捧场


君子言
这里若九九(˶‾᷄ ⁻̫ ‾᷅˵)
小学生文笔☆〜(ゝ。∂)
架空非历史,表在意历史细节
感谢各位赏眼,不喜轻喷

转侵删

1.
子言是镇国公世子。没毛病。
镇国公随先帝征战天下,有从龙之功,家境富裕,府邸大气。没毛病。
什么样的家族就应该有真怎么样的后辈。没毛病。
可子言不一样。他的生母,镇国公的正妻为生子言难产死了。一时间镇国公的后院乱了,小妾争宠,庶女准备翻身。今天几房姨娘病倒要老爷看完,明儿几个庶子嚣张跋扈惹祸上身。
镇国公什么都不管,他是个大男人,不能插手后院的妻妾争宠。只是他看子言的眼神从来都是复杂的。若不是执意要生下子言,自己最心爱的妻子也不会那么早走。可换而言之,子言是妻子用命救下来的,那么多年来,妻子只生有一女,而此女年纪轻轻却病逝了。因为这个妻子不知吃了多少苦。终于又生了,还生了儿子,但是妻子却不在了。想着妻子临去前仍握着他的手,求他保孩子的样子,镇国公内心十分复杂。
子言从小便知自己在府中的尴尬,父亲为了母亲没有再续弦也没有提了哪房小妾姨娘做正妻。但这并不代表他过得很好。
二姨娘给他请了个夫子。本应该镇国公请夫子,却被二姨娘越俎代庖了,这本身就透着丝丝诡异。镇国公并没有什么表示,只是留下一句读读书也是好的便罢了。
子言没有太纠结,有的读书不错了,再说二房姨娘没有诞下子嗣倒是无所谓。
就这样,子言过上了伴随书香墨香的学习生涯。
2.
子言对于自己的夫子并没有多喜欢。并不是夫子教的不好,只是单纯的不喜欢。夫子说,为人,要为君子。于是子言便开始学习如何做一个君子。
三房庶子喜欢上了他的墨砚,本是送他便没什么事了,但是子言不舍得,那是他父亲给他的。子言对于父亲的敬重日积月累到了自己也无法想象的地步,以至于在三房庶子像他讨要的时候第一次极不礼貌的打断了他人的话,冷冷的甩下一句不行就出了院门。
事后夫子说,君子应大方得体,区区一个墨砚送他又何妨?
四姨娘的庶女与隔壁某大臣之子私通,被下人看见,而要定下婚事。镇国公虽是怀疑,但听到四姨娘以隔壁大臣家里事为由要早日成婚也就同意了。本是应两家姨娘私底下解决的丑事却因为被子言撞见告知了镇国公,导致镇国公一怒之下让那庶女青灯古佛入了家庙,四姨娘也不再得宠。
事后夫子说,为君子就应正直不阿。
子言跟了夫子两年,夫子却没有要让他参与科举的打算。他问过夫子何时能下场考取功名,夫子则以君子不应慕名图利来搪塞他。子言怎的不知夫子不是一心为他着想,二姨娘和府上的朱姨娘是闺中密友他又岂会不知?朱姨娘的大儿子生的俊俏又多才,自己不过是当了路罢了,夫子是约束自己的,并不是帮助自己的子言早就知道了。那个墨砚是父亲心爱之物,虽不知为何会送给自己,但若是转赠,不仅损了父亲的面子更是害了三房庶子。四房庶女和二姨娘的女儿天生性子相冲,偏偏还喜欢上了同个男子,二姨娘自然是要为自己的女儿考虑。见到那男子真更喜欢四房庶女便忍不住出手,才有了夫子那一句正直。子言都知道,但子言不想说,做个君子不应该染俗物不是吗?子言如是想到。
3.
子言没什么特别好的朋友,唯一说得上话的伯阳侯世子也仅是和他多几次一同出游罢了。不是子言有多孤僻,而是夫子说,君子之交应恬淡如水。这是子言第一次对夫子如此反感。在子言又一次跟随伯阳侯世子参加诗会大展才名之后,夫子便禁了他的足,每日的课业写到手发酸。
子言一度觉得自己真是世外高人。
直到那天下午看到翻墙进来看他的伯阳侯世子子言才觉得自己还是有朋友的。看着伯阳侯世子翩翩公子却逞强翻墙弄得有些灰头土脸,子言有些欣喜。
我父亲是带兵的,说兄弟要有酒有肉把酒言欢,顾及到你那小心眼夫子,就只带了一只我娘做的烧鸭,怎么样,够不够兄弟。
伯阳侯世子在外风度翩翩,却鲜少有人知道他深受他那个粗旷爹的侵害,性子大大咧咧,书生样子武将心。所谓参加诗会不过是因为他心仪的姑娘是一介才女,极喜诗会。自从子言在诗会上大放光彩后,伯阳侯世子便视子言为兄弟,巴望着哪天能讨好心仪的姑娘。
我托你带的诗集不是让你用来包烧鸭的……
子言有些无奈,但却仍是默默跟伯阳侯世子分了那只烧鸭。看着子言细细品尝十分优雅的动作,伯阳侯世子撇了撇嘴。
真是君子,不知道你要是遇见丞相府大小姐会是什么样子。嘿我跟你说,丞相府那大小姐医术绝顶,但作为丞相府大小姐丝毫没有一点大小姐的样子,小时候独自一人上山学医,学医后在京城里女扮男装摆摊救人,还是到了议亲的年纪才被丞相抓回家好好练练礼仪,因为偷跑出来治病救人,在大街上被丞相府的下人认出来。要不是这样,还真没人知道世上妙手神医是丞相府大小姐。
伯阳侯世子一口气说了一堆话,口渴的紧,杯中的上好茶水被他一饮而尽。换是往日子言必会跳脚,大骂他暴殄天物。可今儿子言却有些走神。
子言在想,一个女子都比他活的潇洒自在,自己是不是有些太没用了。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伯阳侯世子的时候,伯阳侯世子不出所料,郑重地看着子言说,兄弟,你终于知道你有多可悲了。明天上午我来接你去诗会,你夫子明天肯定看不了你,一定要来。伯阳侯世子说完就跑,生怕子言吃了他。
看着剩下的鸭骨头,子言无语。
4.
第二天子言就知道伯阳侯世子所说的意思了……夫子昨晚出门置办一些书籍的时候,摔倒了。本就是年逾花甲的老人被这么一摔,只得在床上躺个两三天。功课自然是没了,一边感叹着伯阳侯世子不懂得尊老爱幼,一边坐上了伯阳侯世子的马车。
昨儿还聊着丞相府大小姐的事,今儿便是见到了。有些狐疑的看着伯阳侯世子,换来了伯阳侯世子的心虚一笑。
君子不得无礼。子言默念。
可是那大小姐着实漂亮,素色的衣裳掩不住娇俏的脸庞,分明唇红齿白的年纪却要端着大方得体的架子。虽是在与人谈笑,却露出一丝丝无可奈何。
真是有趣的人儿。
诗会仍旧是子言的主场,好诗不绝于耳却不如子言的妙笔生花。伯阳侯世子一度想要跟子言换脑子,最近凭着他这几天跟子言所学的一点点皮毛让那心仪的女子对他多了一丝丝注意,光这点伯阳侯世子便觉得子言这个朋友交的不错。偷偷瞥了眼丞相府大小姐,看到她十分认真的样子终是放下了心,谁让他心仪的女子有这么个闺中密友,还约好两人一起出嫁。只能出卖一下兄弟了。
诗会后,子言莫名发现有个丫鬟跟着自己,待问清楚后才知这是丞相府的丫鬟。
提着一只鸽子找到伯阳侯世子,看着伯阳侯世子惊奇的眼神,子言有些好气又好笑。
这鸽子不能吃。
哦……伯阳侯世子有些失望,那养来干嘛。
丞相府送的。子言神秘一笑。
5.
那只鸽子是只信鸽,是丞相府大小姐给的。用途很简单,传信。
托信鸽的福,没几日子言便得知丞相府大小姐名曰熹云。为何起名喜雨便是拜其父所赐,据说是其父太喜欢这个女儿便决定要亲自取名,但取名无能,取了个名字叫喜雨。被熹云之母一瞪只好改为熹云。
熹云自幼因天赋而上山学医,心中却喜爱诗词。看了许多所谓文豪才子的诗后虽是不满意他们的词藻,却更加喜爱诗词。诗会也是因为自己的才女闺蜜的推荐才参加,正巧遇上了子言。
子言决定熹云有趣,熹云亦觉得子言有才。
这么一来二往,两人倒是成了无话不谈的知音。
倒是那位被忽略的夫子偶尔看到子言在写东西,凑近一看却是在练书法,也就没太在意。
6.
熹云与其闺中密友的约定并不能阻拦其父母的嫁女之心。
子言,我到要嫁人的年纪了。
熹云那天只给子言留了这么一句话。
子言说不喜欢熹云是假,但却不知熹云此话何义。只好在伯阳侯世子再一次偷摸入院的时候问伯阳侯世子。
对于子言和熹云的飞鸽传书之事,伯阳侯世子表示十分惊奇,并决定下次给子言带只烤乳鸽。子言一脸黑线,却不得不跟伯阳侯世子坦白心迹。
她这是要我上门提亲呢?还是告诉我她要嫁人不能再和我飞鸽传书了?
伯阳侯世子翻了个白眼
我就跟你说,我家要向吏部尚书家嫡女求亲了,并且丞相府并未有要嫁女的意思传出。
吏部尚书家嫡女便是熹云的闺中密友。伯阳侯这么一说,倒是告诉子言两个意思,一是熹云在等他来娶,二是要娶尽快。
得到准确消息的子言第一时间便是把伯阳侯世子赶了出去,直接赶去书房找父亲商议。被踹出院子的伯阳侯世子一脸无奈,感情这小子这么重色情友。但却又是自己做的,怪不得别人。
对于子言这个儿子镇国公还是很满意的,自己儿子在诗会上的出名也是镇国公喜闻乐见的。得知自己儿子要求娶丞相府大小姐镇国公也是支持的,毕竟家境来看也堪得上门当户对。
倒是二姨娘不同意了,拉着几个小妾第二天便来给镇国公说理,认为丞相府大小姐那个性子嫁入府中不适合,毕竟她女扮男装的“贤名”在外。镇国公虽不在意这个,但却怕自己的儿子被骗,还是喊子言过来商讨这件事。
正在跟夫子讨论君子之道的子言就知道二姨娘会出手阻拦。夫子今天便只讲了一条,便是色字头上一把刀。子言什么也没说,只回了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子言这一回话把夫子气了个半死,深深看了子言一眼就出了府。
面对二姨娘,子言微微一笑。
子言啊,你二姨娘说那丞相府大小姐之前……这事你可知晓?镇国公问道
知晓,我并不在意,她是治病救人,又不是与男子私会,心怀天下百姓的女子才称得上我的心仪。
看着子言的样子,镇国公有些欣慰。
可若是人家不嫁怎么办?又不熟。二姨娘急急打岔。
子言微微一笑,看样子二姨娘真是待他极好,连他的婚事都要插上一脚。
二姨娘不是喜欢强娶吗?子言回了一句却差点将二姨娘气吐血。二姨娘为了帮朱姨娘的儿子寻门好亲事,连拿人家姑娘家家族里的丑事作要挟的法子都使出来了,才定下亲。
子言莫要以小人之心……二姨娘正要开口
够了,就丞相府大小姐吧。镇国公忽然开口,子言喜欢就好。
子言对父亲的敬畏再一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7.
二姨娘担下求亲这一要务,却是要出点差错的。
头一次上门求娶自然是不能成的,一方面是为了考校亲家的诚意,一方面是增加自己家女儿的筹码,免得在夫家吃了苦。
可二姨娘却以此来说丞相府大小姐不想嫁与子言,劝镇国公放弃这门亲事。子言一听,动了气,将自己与熹云的往来书信交予镇国公。
看着跪在自己跟前,口口声声说唯熹云不娶的儿子,镇国公想起了自己当初求娶正妻的样子。叹了口气。他是很开明的长辈,之前四房庶女的事是因为四姨娘的欺瞒和家中两女争一男所用的低三下四的手段。既然子言挑破了说,两人也仅是知音间的相互交流,并没有做出格的事。总是要圆了儿子这个念想。
由于镇国公的出面和书信的暴露,这门婚事很快就定下来了。
8.
镇国公府和伯阳侯府前后半了婚事,相差不过一个月,倒是应了熹云和吏部尚书之女的约定。
每每谈及婚事,子言总是说,要不是我拿出那叠信,还娶不了你。
熹云甩了他一个大白眼。
不是说君子最忌私相授受吗?
子言笑笑,顺手拿了个葡萄喂给熹云。看着熹云吃下葡萄后,才后知后觉的红了脸,只觉自家娘子真是可爱。
说好的君子呢?你那夫子的话不听了?
子言抱起熹云,小啄一口,才笑嘻嘻的说。
听那个老学究的干啥,为了美人不做君子又如何?
End
若九九
ʕ •ᴥ•ʔ第一次写文发布还请多多关照




评论(2)

热度(16)